1月22日,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通知,命名武汉市黄陂区等153个区(县、市)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这是武汉首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前不久,省交通运输厅通报表彰2020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示范乡镇,武汉市蔡甸区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黄陂区王家河街、蔡甸区索河街、江夏区湖泗街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截至目前,武汉市已有黄陂区一个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江夏区、黄陂区、蔡甸区三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七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近年来,武汉市、区两级持续掀起“四好农村路”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热潮,全面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市级统筹指导作用,夯实区级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紧紧抓住“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交通发展机遇,把交通先行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精准投入补齐短板,打造亮点创建示范,集智聚力用汗水和智慧打响“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战。
2017年以来,全市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2574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430公里,实施危旧桥改造171座,创建美丽农村路1000公里,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安全质量和服务品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截至目前,我市农村公路在册里程已达14386公里,占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的91%,乡镇、建制村、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全面实现组组通,基本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建成一批“畅安舒美”、特色鲜明的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致富路,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全覆盖,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养护体制机制日趋成熟,县乡村三级“双向”物流体系更加集约高效,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全面带动美丽乡村、宜居乡村、特色小镇等建设发展,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为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地向进村入户倾斜,2021年,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10公里”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提升农村地区外通内联水平,促进与乡村产业、旅游融合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2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6座”被纳入2022年市政府民生实事。
■提供专项补助资金出台农村公路五年发展规划
规划引领,高位推动。为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2019年1月,市政府出台《武汉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2021年1月,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武汉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市级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制度和资金方面予以保障。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指导各区完成了县乡道规划调整,督促各区政府制定、出台农村公路五年发展规划,并修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统筹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规划的有机结合。
坚持市级层面统筹推进和各区主动实践相结合,强化责任落实。市交通运输局细化“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和年度任务目标,将相关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区,纳入市级绩效目标管理,进行定期检查、督办、考核和通报,并将考核结果与下一年度市级农村公路建养补助资金实行奖惩挂钩。同时,全面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监督管理,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三同时”和“八公开”,有效促进了“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域规范管理和建章立制,保证了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和建养资金使用效益。
■优化农村路网现有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一条条美丽的农村公路,与美丽乡村建设组成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建设上,市交通运输局组织指导各区按照路面宽度不低于5.5米、路基宽度不低于6.5米的标准,对既有农村公路进行提档升级和路面改善,结合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建设,积极推进县乡产业路建设,对衔接干线路网、连接街道(乡镇)重要经济节点的县乡道实施提档升级改造。同时,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延伸,全面完成20户以上通组公路建设任务,优化农村路网通畅深度和覆盖水平。
2018年-2020年,全市共实施农村地区公路安防工程1430公里,提前完成全市“455”公路安防工程建设任务。全市共实施危旧桥改造171座,2020年开展农村公路桥梁普查,启动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改造加固剩余54座农村公路危桥。通过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和危桥改造,有效改善农村公路安全通行状况,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
近年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公路绿化、洁化、美化,按照“实安绿美”标准共创建1000公里美丽农村路,提升农村公路品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旅游融合发展,全面带动美丽乡村、宜居乡村、特色小镇等建设发展。经过省交通厅外业考评,新洲区东辛线(辛溪线)和黄陂区姚塔线入围全省首届“十大最美农村路”决选,即将接受第三轮专家评审。
2021年,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武汉市“四好农村路”景观环境研究》项目研究,为各区创建品质、特色、品牌农村公路提供了实施方案和操作指引。2022年起,拟创建、打造一批建设品质优良、安全防护设施完善、视野路域环境优美、绿化美化成效显著、公路文化氛围浓厚、沿线服务设施到位、产业融合显著的精品美丽农村路示范路,促进“四好农村路”与特色产业、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绿色生态等融合发展,逐步实现乡乡都有美丽农村路。
■提升管养水平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农村公路不仅在于“建”,更在于“养”。我市坚持“以区为主、分级负责、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基本建立了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行业管理、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区交通运输局具体组织、街道(乡镇)和村委会参与的四级管理体制。
通过多方联动、高标准管理,推进区、街道(乡镇)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有效维护农村公路路产路权,逐步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2018年至今,市、区两级共投入12.65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提前完成乡镇和建制村“畅返不畅”排查和整治工作。坚持“以区为主、分级负责、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基本建立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行业管理,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区交通运输局具体组织,街道(乡镇)和村委会参与的四级管理体制,推动主体责任、机构人员、养护资金“三落实”,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政府均出台了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各区积极探索专业养护和群众管养相结合的农村公路管养模式,逐步完善养护巡查和考核等制度,养管水平逐步提升,“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机制逐步建立。各地紧扣“县有精品路、乡有示范路、村有美丽路”要求,着力建设产业致富路、生态田园路、旅游观光路,路域环境不断改善。
■资源高效整合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
路修好了,配套交通也需紧跟其上。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市交通运输局大力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公交全覆盖,全面提升农村群众出行服务质量和服务品质。同时,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电商、快递线上线下资源高效整合。
自2018年至2020年,我市黄陂区、汉南区、新洲区、蔡甸区、江夏区5个新城区将“村村通客车”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完成全市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实现了建制村通客车达100%。截至目前,我市“村村通公交”线路共207条,车辆1156台;“村村通客车”线路29条,车辆13台。各新城区边远村日发公交车趟次约2-3趟,其他线路一般按常规公交10-15分钟频次运行。
为进一步巩固“村村通客车”成果,2021年,市交通运输局启动武汉市乡镇汽车客运站(综合运输服务站)、农村候车亭达标行动。目前已启动314个新建直停式农村候车亭建设。农村物流方面,全市累计建成电商仓储8处,区级农村电商运营中心6个,农村综合服务站点848个,村邮站1500个,共建成快递村级服务点594个,建制村快递服务点覆盖率达31.73%,快递服务进村1456个,占建制村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