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北京商业项目扎堆入市。近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未来4个月内将至少有8个新商业项目开门营业,这将是三年以来同期开业率最高的半年。北投购物公园、凯德MALL·望京二期、环宇坊、龙湖亦庄天街等多个商场将在9月、10月开业,还有众多新商场将在年底前迎来开业。新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区域内消费诉求,还能为北京提供“多中心的商业格局”,成为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生力量。多个新项目集中入市也促使商业竞争愈发激烈,商业体精细化运营、差异化发展的要求自然要更高。
收割消费季“流量”
北京商报记者粗略统计,今年9、10月,北京将集中新增一批购物中心,成为近三年同期开业率最高的一年。
其中,龙湖亦庄天街、北投购物公园、北京瀛海环宇坊等多个商业体集中在9月份正式营业。北京商报记者走访时发现,龙湖亦庄天街和北京瀛海环宇坊建筑主体已修建完成,将分别于9月16日和9月30日开业。同期,北投购物公园、丽泽天地也将在9月30日开门迎客。
进入10月,通州乐堤港、望京凯德MALL二期也将有序对外开业。据乐堤港推广部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乐堤港已签约200个品牌,商场招商率达85%,引进概念店、旗舰店46家,项目北侧还打造了7000平方米的自持型特色餐饮街区。同时,凯德集团负责人透露,望京凯德MALL二期已经定档10月1日营业,满足国庆长假的区域消费。此外,DT51、THE BOX朝外等商场都将在今年下半年陆续营业。
综上所述,北京今年下半年新增的商业体至少有8家。相较于2021年下半年,北京新开大型购物中心新增三里屯太古里西区、丰台大悦春风里、熙悦天街3家,以及2020年下半年,大兴大悦春风里、延庆万达广场2家新增商业项目,今年下半年新增商业体数量已经是近三年来的峰值。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表示,为了迎接北京的消费高峰期,大部分商场都会选择在10月份之前开业,即在开业之初就为消费者营造了“火爆”的场景,也是对开业初期消费业绩的提振。
“集中开业的背后也正是因为疫情态势好转,在整体环境向好的背景下,商场集中开业既是工期安排的必然,也是扩大消费的迫切需要。”赖阳表示。
满足区域消费需求
中心商业区的饱和是新开商业体“去中心化”落子布局的原因。在北京商报记者走访时发现,多数预计开业的新商业体分布在通州、大兴等分散城市压力的非核心区域。
“北京商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商业体‘外围化’成为发展必然趋势,不仅是为满足分散城市中心压力的外围居民的生活需要,也是对其商业短板的补充。”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主任郭增利认为,就即将开业的商业体而言,大多分布在北京非核心商圈地带,而这些商业体的开业恰能为北京提供“多中心的商业格局”。同时郭增利预测,未来外围商业的增长率将明显高于中心城区。
根据戴德梁行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北京写字楼零售市场报告》显示,北京核心商圈商业主要以品牌升级及老旧项目改造为主,助力商圈内商业环境的提质升级。未来新项目供应主要集中在四环以外且品质较高的社区型商业。该报告就指出,2022年预计开业的新项目均来自非核心区域。
针对消费者刚性需求和消费时代规律的转变,商业体运营者要做出及时的调整。“不仅要吸引主流知名的品牌入驻,还要注重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和时尚IP元素的融合,”赖阳指出,大型商业综合体要提供给消费者沉浸式的购物体验,让消费者从单纯的购物需求转向文化娱乐的体验。
消费黏性成保鲜剂
在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道路上,商业综合体的带动意义不可小觑。戴德梁行北区商业地产部主管孟祎表示,2022年,北京将加速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城市更新”“夜经济”“首店经济”仍将是零售市场发展的关键词。商业、文化与产业融合的趋势也将越来越明显,购物中心将更注重空间体验及绿色零售。
《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指出,预计在2025年之前,各区至少有1个现代化的综合商圈,至少有1条商业步行街,推动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消费总量持续增长,最终消费率超过60%。均衡本市东、西部商业布局,缩小本市南、北部商业差距,重塑南部商业新格局,建设城市副中心新型消费圈,布局成为“多点一区”消费新格局。
加强消费黏性则是未来商业发展的“保鲜剂”。赖阳指出,在追求体验消费和沉浸式消费的时代,商场输出的生活方式和传递的品牌价值观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为消费者带来跳脱于生活压力外的休闲体验,从而延长消费者的到店时间。
与此同时,郭增利强调,未来商场要注重的不单是消费者的消费频率和销售额的增长,还要加强对消费者消费黏性的考核。这也要求商业从业者要对商场辐射的人口做个性化的了解,以增加其对该商场的黏度。(记者 刘卓澜 实习记者 王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