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位在增多居民为何还喊“找不到”?城区停车位缺口约3.06万个

来源:株洲新闻网时间:2023-03-20 10:06:01

【原标题】


(资料图)

我市城区停车位缺口约3.06万个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伍靖雯)3月17日,副市长罗绍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城区停车管理工作,着力破解影响居民顺畅出行的停车难、停车乱等民生问题。

去年11月,市城管局、市住建局联合开展停车位底数摸排,数据统计,我市中心城区小汽车保有量约31.8万辆,停车泊位约35.1万个。按照国家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规定,机动车停车位供给量宜为机动车保有量的1.2倍,目前城区停车位供给缺口约3.06万个。

另一方面,目前城区临时停车泊位由交警、城管、市国投集团、市城发集团等部门施划,存在多头管理、运营和管理手段滞后、车位供给分布失衡等问题,停车矛盾日益凸显,进而导致交通拥堵、通行效率低、违规停车等问题,直接影响市民生活和出行品质。

【相关新闻】

车位在增多居民为何还喊“找不到”

治理停车难、停车乱,我们还能做什么? “新型城镇化,如何更便民”系列报道①

▲天元区嵩山路上,虽然临时泊位充足,但仍有车辆不肯“入位”。记者/伍靖雯 摄

▶天元区嵩山路上,一辆汽车“完美避开”收费的临时泊位,却给道路交通带来隐患。 记者/伍靖雯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伍靖雯

城市更新、新城建设,当这些关键词一步步走进现实,有没有让你的幸福指数增高?日常生活中,你又遇到哪些不便之处?

今年的《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接下来,本报《读城》栏目也将围绕这一主题推出系列报道。本期,我们重点关注如何加强停车治理,破解城市停车难题。

我们究竟需要多少停车位?

“要是我有车位,谁愿意违停啊?”上周,石峰区印象华都小区居民李女士向本报记者反映,由于早年规划建设缺少前瞻性,小区停车位严重不足,“停车难”成了业主们最烦心的事。找不到车位,李女士等居民只能冒着风险到路边违停,因停车造成的矛盾纠纷屡见不鲜。

停车难、停车乱,成了困扰有车一族的麻烦事。

这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车位供给不足。

一般而言,城市车位需求与机动车保有量直接相关。去年11月,市城管局、市住建局联合开展停车位底数摸排,数据统计,城区小汽车保有量约31.8万辆。

另一方面,我市现有停车泊位约35.1万个。其中,由交警、城管、市国投集团、市城发集团等部门施划、建设的临时停车泊位约2.6万个,位于医院、学校、商超、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停车泊位约3.86万个,位于有物业小区的有14.2万余个,无物业小区、园区企业等地的停车泊位约13.88万个等等。

那么,这座城市究竟需要多少个停车位?

按照国家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规定,中心城区的机动车停车位供给量宜为机动车保有量的1.2倍。照此推算,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停车位供给缺口约3.06万个,车位供给总量不足。

从停车位的分布上,我们能更直观感受到这个供给缺口的深层次问题。数据统计,无物业小区、园区企业等地约13.88万个停车位中,天元区最多有9.2万余个,石峰区、渌口区只有8300余个,最少的荷塘区只有6400余个。车位结构失衡,造成老城区、老旧小区及周边车满为患、一位难求,也成了多年的管理“痛点”。

如何向存量要空间、要效益

今年的《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加强停车秩序治理”。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在停车资源的规划建设上合理扩大供给,也要在管理上强化秩序规范。尤其是城镇化发展到今天,如何向存量要空间、要效益,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一系列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比如,针对此前道路临时泊位等公共资源被一些车辆长期违规占用等问题,我市通过价格杠杆等方式调节,提高泊位周转率和利用效率。然而现实中,缺少精细化、全方位的管理举措,车辆乱停、道路停车车主欠费不缴等问题依旧,大幅削弱了这一模式的功效。

上周六,记者在嵩山路沿线就看到,这里的道路临时泊位充足,但为了省下停车费用,部分车辆选择“完美避开”收费临时泊位,有一辆汽车违规斜停在两个车位中间的“空白”区域,对过往交通造成隐患,还有两辆汽车则停在施划的泊位前方,同样没有入位。记者在现场等待了10分钟,没有看到巡查或执法人员。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坦言,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运营管理不够精细等问题,致使停车管理失序,也是导致停车难、停车久、乱停乱放的根本原因之一。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需要多部门齐心协力,一方面提高运营管理质效,另一方面严格执法,真正推动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从而疏解交通“痛点”,提升居民出行品质。

破解停车困局,我们还能做什么?

在规范秩序的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弥补车位缺口、推进供给均衡。

这几年,我市已经拿出不少举措。比如,每年加快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增加停车泊位;结合“微公园”将闲置地块建成林荫停车场,解决居民临时停车需求。再如,针对老旧小区内部及周边区域,因地制宜施划停车泊位。去年,石峰区云杉小区、馨柳小区等老旧小区,就在街道办等部门组织下,按照“应划尽划、能划尽划”原则增加泊位,解决停车难题。

当然,在停车资源相对稀缺的今天,尤其是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通过经济杠杆调节等模式引导居民绿色出行,也是大势所趋。

“市民们去中心广场等区域游玩,开车真是好选择吗?”在采访中,不管是交警还是城管部门工作者,都向记者抛出这一问题。

答案不言而喻。住建部在《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指南》中也指出,停车供应体系应当按照“适度满足基本车位,从紧控制出行车位”的原则来打造,城市中心区更是要控制停车泊位规模、放宽停车价格管制,从而发挥以静制动、疏解交通的目的。

对此,有长期观察本地发展的业内人士认为,坚持市场化方向,完善良性运作机制,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这几年,我市也在发力这一方向,希望通过政策便利等鼓励手段,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因地制宜投资停车设施、挖掘停车资源。比如一些商超、大型企业,就通过这一方式增加停车泊位,规范停车秩序。

不止扩大供给,智能化、便民化,也是大众所需。记者注意到,目前不少城市都开发了相应的App,通过“一张网”式整合,打通公共泊位、社会停车场等区域的停车数据要素,实现停车资源的数智化运营,提升各个场所停车的便民程度和管理效能。

“办法总比困难多,接下来我们要想尽办法增加停车资源有效供给,让更多市民受益。”上周的城区停车管理工作专题会议上,副市长罗绍昀强调。

关键词: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