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株洲新闻网6月13日讯(记者 向胤蓉 通讯员 刘兴旺)“雨下得这么大,我们楼下完全没有一点积水,真是大变样啊!”近日,家住株洲荷塘区公交小区的王大爷看到小区新平整的地面和广场,一改往日“下雨必内涝”的旧模样,开心地向记者说。“雨水阻滞、解决内涝、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这就是公交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所引入的“海绵城市”新理念。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荷塘区住建局深化干部作风建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改造,重点实施雨污管网分流改造、雨水花园改造提升、排水设施疏通修复等工程,让居民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造后的公交小区
公交小区位于荷塘区新华西路与水仙路交叉口西侧,本次共改造7栋住宅,共207户,改造建筑面积约16846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大类,涉及违建建筑拆除、屋面维修改造、公共楼道修缮、景观绿化提质、雨污分流改造、海绵城市改造、道路提质及休闲广场改造等。
改造后的公交小区,利用现状绿地进行源头减排设施建设,实现源头径流量和径流污染控制,促使源头减排、雨水管网和排涝除险设施在坚向、平面及蓄排能力上的相互衔接,保证各类设施充分发挥效能。
改造后的化校宿舍小区
改造后的技术监督局小区
与此同时,荷塘区还给这些老旧小区+“海绵”。在化校宿舍小区,区住建局将原有绿地下沉,改造为雨水花园,所有雨水接入雨水花园,经绿地净化后溢流进入雨水管网。在技术监督局老旧小区改造中采用建设下凹绿地及溢水口,下凹设计引导雨水流向绿地既可减小路面径流量,也可促进绿地对雨水吸收净化,此次改造严格做好雨污分流工作,屋面雨水收集后向外放坡散排,尽可能通过地面散流至周边下凹绿地后自然下渗。
据悉,区住建局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优先解决排水管网不完善、积水点影响居民生活等问题,充分利用社区内的空地、荒地和拆违空地增加海绵设施。具体实施上,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将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小区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因空间限制等原因在小区内无法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有些径流雨水可通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引入城市绿地与广场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低影响开发设施应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小区内应结合绿地和景观水体,优先选择生物滞留设施、渗井等工程。”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