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李逸峰 通讯员/谭洪汀 宗倩)6月30日,走进位于石峰区铜塘湾街道水泥管厂片区的株洲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施工地,现场工程机械轰鸣作响,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正紧张有序作业。
(相关资料图)
很难想象,这块121.91亩的土地已闲置了10余年。土地长期没有利用,成本不断累加,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石峰区给出答案:盘活水泥管厂闲置土地,建设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配套为主的智能智造产业园,探索出一条借助社会资本力量盘活闲置土地的新路子。市场化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开发模式,获评我市“2022年度十大改革典型案例”。变“闲”为宝,让沉睡资产“活”起来!
开工仪式现场。资料图
调整思路,片区发展“换赛道”
株洲市水泥管厂是市属国有企业,2011年市政府明确由石峰区负责实施改制。石峰区委、政府决定由区财政出资,区土地储备中心完成土地收储,将该地块变性为商住用地,用于房地产开发。
但水泥管厂位于清水塘西北角,位置较为偏僻。前有湘黔铁路线经过,噪声大,影响居民休息。后有大型陵园,对部分居民来说,住在靠近陵园的地方可能引发情感上的不适或心理压力。这些因素一直制约着这块土地的开发利用,片区发展也进入了“死胡同”。改制支出资金长期沉淀,维护成本持续累加,面对这些压力,水泥管厂闲置土地盘活利用迫在眉睫。
2022年初,石峰区委、政府和株洲循环经济投资发展集团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研究水泥管厂闲置土地盘活事宜。
作为商住用地的路子行不通,那将土地变性调规为工业用地呢?当前,清水塘产业新城建设如火如荼,田心千亿轨道交通产业持续发展,水泥管厂地块紧邻清水塘工业区,离田心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区位优势明显。石峰区果断决定,借助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溢出效应,把水泥管厂地块打造成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配套为主的智能智造产业园。
创新盘活,产业园来势向好
底子摸清,才能明晰路径;心中有数,行动才有方向。石峰区迅速成立水泥管厂土地盘活工作专班,由区委书记挂帅、区长任组长,高位推进,同时抽调住建、审计、商务、财政等区直部门骨干,对片区土地情况进行详细梳理。随后,工作专班立足实际,通过政府、社会资本共同开发,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创造性开展闲置土地盘活工作。
为了降低风险,石峰区改变以往政府单一主导土地开发模式,创新实施FBO模式,即引进社会资本方一体化负责项目投资、建设、招商、运营。2022年3月,株洲循环集团出资成立SPV公司(株洲欣石峰智能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石峰区政府向市政府申请土地变性调规后,SPV公司成功摘牌取得水泥管厂片区121.91亩的建设用地。拿到土地后,SPV公司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方式,引进民营企业作为战略合作方,明确由战略合作方负责出资进行产业园区的投资、建设、招商、运营。项目建成后,战略合作方通过厂房出售或出租,招引产业项目落户园区,回笼项目资金,并按照合作协议约定进行效益分成。
区别于其他项目,株洲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的合作模式由招商变为“选商”。入园公司将以“亩产论英雄”,实行“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连续三年考核不达标则启动退出。同时,当运营期内园区亩均税收超过约定标准时,将对合作方公司予以奖补,激励公司招引好项目。仅历时半年,去年9月,株洲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顺利开工建设,1.1期预计今年9月建设完成并交付使用,1.2期将在年底启动建设。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后,可容纳生产型、配套服务型企业50余家,预计10年税收达3亿元以上,可带动当地就业2000人以上。
“水泥管厂闲置土地盘活采用的合作共建模式,充分发挥了区属国有企业的品牌效应和民营资本的灵活性,让项目汇聚了更多的招商资源,实现政府、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三方共赢。”云创智城公司董事长龚小平介绍,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贡献税收力量,还能以点带面,带动整个片区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