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新能源车最卷的一年

来源:腾讯网时间:2023-08-05 12:41:26

2023,中国新能源车最卷的一年

THECAPITAL

新能源车企已到了必须寻求突破的十字路口,为摆脱增产不增利的普遍困境,需要在供给端做出改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文3958字,约7.5分钟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现阶段很多车企‘增产不增利’。怎么办?需要在供给端做改变——‘向上走’,豪华品牌更能够抵御不确定性,消费者对优质高端产品的需求不会变;同时要在需求端找出路——‘向外走’,整车出口只是出海的第一步,不是终点,更重要的是供应链出口、技术出口、体系出口,以及中外车企在国际分工模式上的创新。” 雷诺中国董事长、CEO,宾理汽车董事长苏伟铭在融中2023(第九届)中国产业投资峰会上给出建议。

当今年上半年特斯拉掀起了新能源车的价格大战后,本土新能源车企被打得焦头烂额,一众造车新势力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中生存下来,成为新能源车企们无法回避的“灵魂之问”。

2023年7月20日,由融中传媒、融中母基金研究院主办,融中财经、融中咨询协办的“融中2023(第九届)中国产业投资峰会”盛大举行。会上,雷诺中国董事长、CEO,宾理汽车董事长苏伟铭以《向上走,向外走,新能源汽车“下半场”》为题做了主旨演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苏伟铭表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最卷的一年,汽车行业已到了必须寻求突破的十字路口。为摆脱增产不增利的普遍困境,要么在供给端做出改变,向上走,要么在需求端找出路,向外走。

向上走,豪华品牌可以抵御不确定性,消费者对更有品质、体验更好的产品需求是不会变的。向外走,整车出口只是出海的第一步,决不是终点。供应链出口、技术出口、体系出口,才是规模扩大的基础,也是更高利润的来源。我们要学习保时捷的运营模型,以深度场景思维打造更智能的豪华电动汽车,依托中国产业的优势和独特的海外渠道优势,打造低风险、高效率的出海模式。

现在属于中国车的时代到了。我们先进的三电、E/E架构、完善的供应链、成熟的生态圈,逐渐走到了世界前列。如果说上半场是红海战争,那么下半场将是中国车企向上、向外、走向蓝海的最佳机会。

以下内容为苏伟铭现场演讲的精彩实录,由融资中国整理:

苏伟铭:

截至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经连续8年居于全球首位,今年6月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35%。但是汽车行业的内卷已经让很多企业走到了“要么盈利,要么退出”的地步。汽车行业已到了必须寻求突破的十字路口。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最卷的一年。在利润和市场面前,大部分的企业都选择了市场,“价格战”成为波及范围最广的关键词,从新能源汽车到燃油车,无一幸免。从供应商的角度来说,降价从来就不是一件好事,下游的压力必然会一级一级的向上传导。上个月,一封零配件企业的申诉函,把产业内的矛盾和价格博弈摆在台面上。当然除了“卷”价格,汽车也在卷技术,卷智能。

从积极的层面看,这种“卷”在倒逼车企降成本增效的同时,也再刺激车企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最终转化为整个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和中国自主品牌的集体崛起。NIO ET7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ET7在德国“金方向盘奖”的评选中,拿下了“年度最佳中大型车”的称号,成为首个斩获“金方向盘”奖的中国品牌车型。与ET7一起进入决赛还有奔驰的 EQE。能在德国本土击败奔驰夺冠非常不容易,这在中德两国的专业媒体上都是头条新闻。个体胜利的背后是集体的势能,新车销量持续增长是中国汽车品牌反超的关键。

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大家都不赚钱,增产不增利,是普遍的困境。2022年只有特斯拉的毛利率达到15%,比亚迪凭借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实现了微弱的盈利,但大部分造车新势力每卖一辆车就要亏3-12万,从长远来看价格战只有更低没有最低,这是个全行业、全产业链“失血”的过程,是一个只能在短期饮鸩止渴的“零和游戏”。

为什么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卷得如此疲于奔命,还是不赚钱呢?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保时捷。保时捷是盈利的,多年来企业毛利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让它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市值高于大众集团也高于比亚迪。这就需要我们知道,这么高的毛利率是怎么来的?保时捷品牌对标的是奢侈品,在奢侈品和高端品牌榜上连续六年夺冠,排在它后面的是LV、Chanel和Gucci。看奢侈品最重要的是品牌、设计、CMF(色彩、材料和表面处理工艺)。对豪车来说,这是同样适用的方法论,即便在新能源时代,评判标准也不会变。

保时捷的设计人们总是一眼就能从车海中认出。六十多年来每一款保时捷车型都继承了这些设计理念,堪称美学的经典设计是一点一滴打磨出来的。现在有很多企业说18个月就能造一辆车,18个月是造不出保时捷911的。18个月造车,设计是外包给外国的工作室,而不是自己从零开始设计起来。

我们再谈一谈品牌,品牌的核心是功能和质量,但远远不止于此。品牌是对功能和质量的升华提炼,是能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的一种东西,也是一个企业内部文化的外部表现。归根结底,还是团队,造保时捷和卖保时捷的团队,一定和卖大众品牌的不是同一批人,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高端品牌和文化。当然渠道这些要素也很重要,这里我就不全部展开,可以后续沟通。保时捷的模式需要拿出决心,建设团队,付出耐心,以及掌握正确的方法。

另外一个故事是雷诺易捷特Dacia Spring,现在是欧洲零售市场上最畅销的经济型电动车。可能大家不知道,这个品牌虽然来自欧洲,但这款车其实由雷诺在中国合资公司生产,2022年出口份额最大的是特斯拉,其二就是易捷特。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合作案例,充分发挥了中外企业的比较优势,达到了效益最大化,也是最经济的方式。

上面两个例子分别代表了两条离盈利更近的商业路径——要么在供给端做出改变,向上走,要么在需求端找出路,向外走。

第一条路怎么理解向上走?向上的空间到底有多大?现在起步是不是晚了些?我们先看看有几个不同价位区间的汽车市场情况的预测:

1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低端车市场,成本和补贴政策退坡原因,市场总量是负增长。

10-30万中档车,市场总量最大,份额接近60%,就发展而言几乎没有增长性。但是该市场又支撑了几乎所有汽车厂商的主要销量,竞争非常激烈,产品性价比是在该市场成功的关键。

30-50万的高端市场,市场份额在持续扩大,预计在2030年将比2020年市场份额要翻一倍,从10%增长到20%。新势力电动汽车品牌多集中于这个市场。

50万以上的豪华车,市场规模在快速扩大,2030年将会增长到两百万辆。其中豪华电动车的渗透率将提升到75%,特别是在2025年到2030年的这段时间,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13%,进入S曲线高增长的阶段,将是豪华车市场的最佳窗口期。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该市场主要由传统燃油汽车豪华品牌占据,缺乏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因此对新型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而言,这里存在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想强调一点,大家对电动车的普遍理解是智能化、网联化。但20万以下的车的BOM成本是很难支撑真正的智能,很难发挥中国软件和智能领域的产业优势。实际上中低端车型搭载的智能只是称之为“功能”,而消费者需要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都能满足其需求的解决方案,我们称之为“深度场景定义汽车”。

在30-50万区间,自主电动品牌已经对BBA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下一步就是向5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端车、豪华车市场发起冲击。这是国际豪华品牌最坚固的堡垒。比亚迪和宾理这两个品牌已经在行动了。

也许这与目前感受到的“消费降级”有点温差。我想强调的是,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很多行业无法幸免,唯独高端奢侈品行业是个例外。2022年欧洲三大高端奢侈品集团都实现了远超经济大盘的增长率,保时捷销量持续增长,中国市场销量排名第一,宾利销量更是实现历史新高,中国市场在全球销量排名第二。豪华品牌是可以抵抗不确定性的,消费者对更有品质、体验更好的产品需求是不会变的。

再说第二条路,向外走,这几乎已经是行业的共识。以前中国汽车出口被吐槽为“卖铁皮”,只能够去占领亚洲、非洲低端市场,而现在已经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风暴”。当然,出海是广阔天地,但不是一片坦途。从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而言,我们要不断面对一个问题,怎样出海才是更好的路径。

历史证明,整车出口是出海第一步,决不是终点,供应链出口、技术出口、体系出口,这是规模扩大的基础,也是更高利润的来源。比如我们在欢呼中国第一季度汽车出口首次超越了日本,而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的时候,不要忘了,其实日本在海外制造的日本车,是国内产量的两倍多。另一方面现在在欧洲、美国都在讨论制造业回流、保护本地的制造业,并且在考虑通过关税政策等各种“反倾销”手段对中国汽车进行限制。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出海的模式上做一些更高明的设计。

前面提到Dacia Spring案例,是一种方式。最近一个项目,雷诺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拓展海外市场的案例,我认为也是有参考价值。吉利提供了CMA架构和技术作为对韩国开发混合动力车型的基础,雷诺负责统筹车辆设计、制造、销售、售后等方面。在这次合作中,中国车企从以往的技术输入者角色转变为技术输出者。中外车企基于当前的比较优势,形成了一种新的国际分工模式。

2021年,我看到了这些趋势,决定创立一个高端豪华电动车品牌,BeyonCa宾理汽车,并获得了雷诺集团和东风集团的战略投资。

我们想做的就是上面所说的——学习保时捷的运营模型,以深度场景思维打造更智能的豪华电动汽车,依托中国产业的优势和独特的海外渠道优势,打造低风险、高效率的出海模式,这就是宾理汽车的商业战略。

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超过30%的销量来自海外市场,同时在达到15万辆的规模时,实现超过30%的毛利率。

我们这一代汽车人是幸运的。50年代属于美国车,福特开创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使汽车进入工业化时代;80年代属于日本车,丰田的TQM精益管理模式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一批高端的品牌和合资崛起,日系车超越美国车;20世纪,掌握发动机+变速箱的核心技术的德系BBA占到全球C位。

现在属于中国车的时代到了。我们先进的三电、E/E架构、完善的供应链、成熟的生态圈,逐渐走到了世界前列。如果说上半场是红海战争,那么下半场将是中国车企向上、向外、走向蓝海的最佳机会。谢谢大家!

关键词: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