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蟋蟀鸣。进入处暑,对于很多沪上老爷叔来说,一听到蟋蟀的叫声,心里面就开始痒痒。“处暑开捉白露开斗”,每年这个时候,挑选、饲养蟋蟀已经成为老玩家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几天,隆昌路与控江路交叉口处的杨浦花鸟古玩市场虫鸣阵阵,记者在这一杨浦最大的花鸟市场看到,这里摆满了售卖摊位。
(资料图片)
市民陈先生正认真地挑选蟋蟀,小心地掀开盖子,取下夹在耳后的蟋蟀草“逗”蟋蟀。这一举动颇有讲究,蟋蟀会被“逗”得振起翅膀,发出响亮的叫声,玩家能够以此来判断蟋蟀的优劣。“此外还要看它的皮色,观察牙齿干净不干净,你看这只就是白牙,很干净。”
陈先生挑得“入迷”,几十只蟋蟀罐子都被他逐一打开又合上,每次打开就像“开盲盒”一样激动。玩家们说,能够从千千万万只蟋蟀中挑选出一只“斗士”,这也是爱虫之人的乐趣所在。
家住附近的潘航,每年都会来买蟋蟀。“玩蟋蟀玩了20多年,就是喜欢呀,不玩总归心里痒痒的。”他说起蟋蟀简直如数家珍,“蟋蟀分南派和北派,南派的有绍兴、杭州、南通、安徽亳州虫,北派有山东、河北、河南虫,这个市场摊位里基本都有,但是挑选蟋蟀主要看个体的品种优劣,跟产地不直接挂钩。”
潘航对蟋蟀的情结,始于小时候在弄堂里和大人一起去抓蟋蟀、斗蟋蟀的童年时光,“我们小时候玩的东西很少,一到秋天就是玩秋虫。”他觉得,这也是一种海派文化的体现。
除了挑选蟋蟀有讲究有乐趣,如何悉心喂养蟋蟀,也是爱虫之人的“共同语言”。“话匣子”一打开,虫友们聊得都忘记了时间……
摊主张女士来自杭州临平区乔司镇,从19岁开始捉蟋蟀、卖蟋蟀,已经整整35年。“上海人喜欢玩蟋蟀,我每年从8月初开始卖,一直到国庆长假结束。”她告诉记者,自己的蟋蟀都是在乔司镇的农田里抓来的,今年由于天气热雨水充沛,是蟋蟀的大年,比起去年,今年的蟋蟀个头大、皮色油亮。
最近两年,还出现了颇受欢迎的半野生品种蟋蟀。摊主刘雨欣售卖的蟋蟀“烽火野王”就来自于养殖基地,“把籽撒在地里,等蟋蟀蜕皮七次然后再抓回来,就属于半野生。”这种半野生蟋蟀颇受虫友们的欢迎。一位懂行的老爷叔说,“这种半野生品种,有的比秋虫凶很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