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鹤壁,有这样一段故事,说的是九个博士回乡创业,靠着一盏灯搞出了名堂。
如今,九个博士的团队壮大到五百人,研发中心迁到省会郑州,他们的产品在豫北已经小有名气,这家名为“国立光电”的企业,业已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家企业?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专访国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国立光电”)董事长朱明甫,为各位讲解。
九个博士,一盏灯
朱明甫介绍,位于郑州市金水区杨金路的国立微智能研究院是国立光电的全资子公司,目前承担的是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的功能。“我们的产品目前在豫北地区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其他地区还有市场空白,在郑州设立子公司的初衷,一来看中了省会拥有的科研资源,二来也希望能提高公司知名度,利好营销。”
2014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半导体物理专业的博士朱明甫“喊”了8位志同道合、年纪相仿的博士同学和好友,共同创办国立光电,做的产品围绕“灯”展开。
“早期我们聚焦智能灯里面的技术环节,随着行业的发展,我们发现要在研发上更加聚焦,所以我们把业务类型从智能灯聚焦到智能路灯上来。”朱明甫说。
专注做“灯”,用“黑科技”赋能
在博士们的钻研下,国立光电的智能路灯正式上线,可以通过感知光照度、人流量、车流量、车速、天气等终端信息调节灯光,做到“用智能来节能”。
通过“车辆捕捉技术”,深夜时分,人少车稀时,路灯自动维持在30%的亮度;通过“环境捕捉技术”,在灯火辉煌的商业区,路灯会自动根据环境光源进行调节,节能30%;夏至至长,冬至至短,路灯也能根据日落月起做出“判断”;断电断网也不怕,智能路灯同样可以实现基本的路面照明。
从智能灯到智能路灯,国立光电迈出了“个性化”发展的第一步。
本着精益求精的理念,国立光电研发出了一套泛在物联网系统——国立智光。
依托这套系统,智能路灯算是拥有了“大管家”,管理者能通过平台管控区域内所有路灯的运维状况,实时监测它们的“工作”状态,当智慧路灯出现问题,管理员的手机会第一时间收到信息提示。
此外,路灯灯杆也有“大文章”,灯杆中布放了各式各样的传感器,通过边缘计算,不仅能将感知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数据回传至管理平台,还能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例如灯杆检测到周边垃圾桶快满了,可以直接通知保洁人员进行处理。”朱明甫举例。
路灯行业或将迎来颠覆性革新:要做双面胶一贴就能装好的灯
随着“双碳”战略愈发受到关注,朱明甫团队尝试将锂电池储能和控制技术应用于解决太阳能智能路灯的产品痛点,在他们的期待中,如果研发成功,这将是一项对于行业发展来说革命性的创新。
朱明甫解释,路灯的安装非常麻烦,成熟的电工两个人需要安装半小时以上,而且还要用到升降机,“从这个角度,我们希望能把路灯做得非常轻,能让女同志用双面胶把它贴在墙上。”
朱明甫介绍,他们团队现在的一个研发方向是用空气中闲置的电磁波来供能,“比如说手机通讯时中间就是有能量的,我们通过研发这样的模块去收集能量,然后给灯提供能量,成为光源。”(记者郝瑞铃/文顶端新闻记者李骋宇郭远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