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商信息显示,2022年3月21日,*ST济堂(600090.SH)的全资子公司同济堂医药有限公司与中金胜邦(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胜邦”)认缴出资人民币1.2亿元设立同济堂营养食品(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济堂营养”),营业范围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
从所从事行业和专业性方面,同济堂和中金胜邦在同济堂营养的日常运作方面具有互补性,具体来看同济堂根据其过去在医药行业的经验,优势在于优化和拓展所研发、生产经营产品的销售渠道及延伸服务方面,中金胜邦有较为丰富的医药行业投资经验,优势在于政策把控、生产批件及研发和生产经营等方面。
资料显示,按照2015年1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标准出版社)的定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forSpecialMedicalPurpose,FSMP,以下简称特医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
据了解,在国际市场上,雅培是一家医药及营养素多元化的世界500强企业,早在1973年,雅培“安素”产品便已上市,它是美国第一种不含乳糖的专业医疗营养品。在此之后,雅培又推出了各类专门针对胃肠道疾病、肺病、糖尿病、肾病、呼吸窘迫综合症等不同疾病患者的营养产品。2013年到2017年,雅培旗下营养产品虽然增速有限,甚至在2016年略有下降,但是总量依然从2013年的67.4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69.25亿美元;2018年产品增速达到7.15%,全年有望超过70亿美元。除此之外,达能、雀巢等国际企业在特医食品业务方面均有多个产品涉足。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特医食品的消费总额为560亿元-640亿元。其中,欧美地区年消费量约为400亿元-500亿元,日本和韩国达到150亿元-220亿元,而中国目前市场规模约150亿元,远未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特医食品的潜在市场估值将达到5000亿元。
目前,我国特医食品市场发展渐起,恒瑞、海思科、蒙牛、伊利、正大丰海、石药等国内企业亦有涉足,产品以粉剂为主,液体为辅,但与发达国家粉剂、液体、半固体、固体各品类发展的格局差距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和总局食品审评机构网站也于日前陆续开通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申请系统,随着相关部委及各地方对特医食品的注册管理、处方应用管理、临床应用管理、广告审查管理等相关政策的逐步完善,预示着中国特医食品市场将更加规范与完善,市场渗透率也将在短期内显著提升。
据了解,2019年,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将苯丙酮尿症患者所需的特医食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市相继出台了特医食品医疗机构经营使用管理办法和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1年8月,国家医保局向各省市发文,将特医食品统一收费编码征求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意味着特医食品市场越来越规范化,打通了特医食品医院收费路径不通的痛点问题,同时也预示着特医食品将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据权威专家指出,特医食品在解决老年患者营养风险方面功能显著。老年患者营养风险随年龄增长,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已超过五成。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高达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5%。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对特医食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大幅增长,而特医食品产业也或将成为大健康领域继药品、器械之后的“新蓝海”。
对此,*ST济堂方面表示,公司布局特医食品行业,是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国家政策,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公司药学服务、医学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全健康产业链的审慎投资行为。特医食品系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将逐步进入医院、医保体系并作为医院诊疗用药的重要补充,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该项目的正常运作,对于提升患者康复速度、增强人民体质、节省医疗资源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济堂营养的主要业务目标是逐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形成特医食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业务,有利于公司在特医食品行业的布局,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符合其在大健康领域整体发展规划。同时,按同济堂在该公司的持股比例,同济堂营养将纳入*ST济堂合并报表范围,对*ST济堂财务及经营状况产生积极正面影响,将为*ST济堂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记者柴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