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创板公司凯赛生物公告了一则颇有创新性的定增计划,公司拟向上海曜勤生物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设立,下称“上海曜勤”)锁价定增募资不超66亿元。上海曜勤系凯赛生物实际控制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控制的企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本次定增因其特殊的结构安排,背后真正“金主”为央企招商局集团,后者将以现金方式出资,持有上海曜勤约49%的份额;定增后将通过上海曜勤间接持有凯赛生物股份预计超过5%。
一次结构复杂的定增于凯赛生物、于资本市场有何值得解读之处?
“首先,该定增本质上是招商局集团战略入股凯赛生物,是一次央企投资上市民企的交易案例。其次,定增时人为设计了新控股结构,使招商局集团虽实际出资却仅成为间接控股股东之一,这点非常罕见。”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首席经济学家如此分析,“这意味着未来招商局集团与刘修才家族都无法单方决定减持,必须完全达到一致。”他认为,这背后流露出招商局集团拟长期投资该公司之意蕴,也折射出刘修才家族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减持套现。
另一家国内大型私募基金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这次招商局入股凯赛生物是一次“给钱、给订单、不要权”的“下嫁式”战投:一方面让渡自身部分权力予实际控制人,换取两者间更深度长久的绑定;另一方面实际给予大量订单,保障后续发展。
6月27日,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招商局集团有意布局科技型战略新兴产业,希望寻找可靠合作伙伴,而生物制造是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招商局对凯赛管理团队高度认可,愿与创始人携手共进,在国家政策及市场化机制支持下,谋求共同长期发展。
凯赛生物定增案折射国有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意愿与支持力度,更体现出对民营资本与企业家的开放合作与平等尊重,为未来更多国资与民企的股权合作与业务合作摸索出一条新路。
央企巨头给钱又给单
查阅凯赛生物公告,本次发行价格为43.34元/股,发行数量不超过1.52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6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资净额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
本次发行的发行对象为上海曜勤,其系凯赛生物实际控制人刘修才家庭控制的企业。
发行前,CIB持有公司28.32%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
上海曜勤的股权结构设计颇为巧妙。
公告显示,CIB拟为拟设立的上海曜勤的有限合伙人,以所持凯赛生物部分股票出资,持有上海曜勤约51%的份额。而招商局集团拟以现金方式出资,持有上海曜勤约49%的份额。
这意味着,此次定增实际的“掏钱方”是招商局集团。
凯赛生物表示,发行后,招商局集团将通过上海曜勤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预计超过5%,成为公司的关联方。
若按照发行数量上限计算,同时考虑CIB以1.17亿股凯赛生物股票出资,上海曜勤将持有凯赛生物36.56%的股份,CIB直接持股比例下降为6.6%,凯赛生物控股股东将由CIB变更为上海曜勤。
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刘修才家庭控制凯赛生物合计30.82%股份的表决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发行后,刘修才家庭及其控制的企业将合计控制凯赛生物45.14%的股份,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本次交易实际上是招商局集团出钱,却使得实控人的控制比例大幅上升,国资的合作意愿与诚意可见一斑。”前述经济学家表示。
另一方面,招商局集团的入股还扎扎实实为凯赛生物带来大量新订单与全面金融服务。
凯赛生物同日还公布与招商局集团签署的《业务合作协议》,双方的合作主要涉及生物基聚酰胺材料战略采购、投融资战略两方面。
在战略采购方面,根据协议,招商局集团将尽最大的商业努力,推广和落实凯赛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的使用。招商局采购并使用凯赛生物的产品中,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的量于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分别为不低于1万吨、8万吨和20万吨。
从2024年底开始,双方提前一年确定后续采购产品形式和采购量。价格则按照市场同等条件下最优惠价格的原则另行制定价格协议。
在投融资战略方面,招商局集团将协调其集团内关联金融企业,以有市场竞争力的融资利率为凯赛生物及其投资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凯赛生物称,公司在合成生物学产业化过程中,寻求在下游产业及金融服务等领域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合作伙伴;招商局集团系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双方存在合作需求和优势互补,相关业务合作将有效促进公司的下游应用领域拓展。
合成生物产业临近爆发前夜
凯赛生物有何魅力,吸引招商局集团“倾心倾囊”相助?
据披露,凯赛生物是国内合成生物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凯赛生物目前业务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产品包括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生物基戊二胺,以及系列生物基聚酰胺等,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医药、香料、汽车、电子电器、日用消费品等领域。尤其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在全球市场处于主导地位。
在回复记者关于双方合作初衷的采访中,凯赛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招商局集团旗下业务涉及海运、港口、航运、金融、房地产、能源等诸多领域,而凯赛生物的生物基新材料可以应用于其多个实业板块,物流运输、绿色建筑、新能源等,双方能够协同发展,推动下游实业以环保型材料实现低碳革新;同时双方共同设立生物基材料在招商局应用场景的攻关团队,开发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复合、拉挤工艺以及在集装箱、建筑、光伏、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技术,为合成生物制造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
实际上,全球合成生物产业正临近爆发前夜(见本报2022年9月14日报道《合成生物企业加速“逐鹿”A股》)。
合成生物学是一项革命性的科学突破,被称为改变人类未来的关键技术之一,基因测序、基因合成、基因编辑是合成生物学三大底层技术。据多家科研院所预计,未来全球物质投入中的60%可以通过生物制造方式生产,技术应用场景涵盖化工材料、能源、医药、农业、食品等。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生物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业界广泛期待生物经济成为我国继数字经济之后的新兴经济形态。合成生物学正是生物经济的核心引擎。
据麦肯锡分析报告,预计在2030年至2040年,合成生物学每年带来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8万亿美元至3.6万亿美元,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
从产业链来看,合成生物上游主要为提供DNA合成、基因编辑等底层技术的公司,中游是以菌株改造及自动化平台为核心的平台型公司,下游是生产各领域所需产品的应用型公司。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除凯赛生物外,亦渐渐形成了合成生物产业梯队,包括华恒生物、华大基因、川宁生物、华东医药、巨子生物、金城医药等一批企业正磨刀霍霍,期望在这一全新产业热土中掘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