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品牌未来何以自处?转型新能源举步维艰,油价大涨火上浇油

3月份,比亚迪的总销量(10.43万辆)超过了本田在国内的总销量(10.1万辆),并且比亚迪停产了所有纯燃油车型,不能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但是却展现着很多新的变化……

比亚迪用新能源汽车(混动+纯电)在销量上超越了本田中国,似乎预示着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力的车企,开始在销量上超越强势的合资品牌,或者说,在更加面向未来的汽车领域,自主品牌的先驱者们开始展现出对传统燃油车豪强们的强势冲击,这种变化,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在过去的3月份,国内汽车市场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燃油车的“粮食”汽油价格持续上涨,并且居高不下,另一个则是新能源汽车的集体涨价,关于油价和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本身没有讨论的意义和必要,但是这些突发性的变动,很可能正在影响着整车汽车市场和产业的变化。

过去一段时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性的涨价,虽然有成本大涨的因素,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车企和品牌“趁火打劫”。很多新能源车企就是认定了随着油价不断上涨,一些对用车费用比较敏感的消费者可能会选择新能源汽车,加上有电池价格大涨的由头,有些二三流新能源车的涨价幅度达到了2—3万元。当然这也说明,油价的居高不下,对于燃油车车企,可能存在着一些危机。

事实上,如果未来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油价一直居高不下,影响油价的不确定负面因素越来越多,那么这必然会加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换速度,油价上涨可能就变成了大趋势下的“催化剂”。其实这对于很多至今仍然依靠纯燃油车获取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的合资品牌来说,可能就是一个不好的前兆,因为在眼界范围内,国内市场的合资品牌,尤其是强势的合资品牌,基本上都依赖于纯燃油车,如果纯燃油车产品因为油价持续居高不下,很多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那么对于这些来说,恐怕就要面临市场份额被新能源汽车蚕食的后果了。

现在看来,至少在国内市场,那些在全球范围内予取予求的全球传统汽车品牌,都面临转型新能源汽车极度困难的境遇,比如大众、丰田、本田、通用、奥迪、宝马、奔驰、沃尔沃、捷豹路虎等等。这些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建树,在销量、技术吸引力方面和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似乎都没法比。

当然,这也是大品牌的通病,这些合资品牌在燃油车时代掌握着燃油车相关的核心技术,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这些技术的先进性,让这些全球品牌拥有了定价权和技术带来的品牌影响力,所以很多合资品牌在国内市场配置低、价格高,但是销量远超配置水平很高的国产同级车型,核心原因就是自主品牌在燃油车时代不掌握燃油车的核心技术,没有核心技术便没有定价权。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很多情况都发生了变化,随着车辆驱动形式、制造方式的不同,其实这些全球车企百年以来积攒的技术和经验,有很大一部分就要彻底归零了。我们看到,现在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领域中,自主品牌和国产车已经走到前面了,或者说技术和观念已经同步向前,比如比亚迪的超级混动技术,在借助小排量发动机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提升车辆的动力,降低油耗,纯电续航可以达到200公里以上,这样的车型,至今在合资品牌中没有出现。而在电池、电控、智能驾驶等领域,宁德时代、比亚迪、地平线等第三方厂商掌握的技术也是比较领先的,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层面,已经丧失优势了。

在新能源核心技术优势丧失甚至完全落后的情况下,合资品牌在转型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有一些“大公司病”却依然存在。比如明明续航很短、智能化程度很低、加速能力一般,但是价格依然卖得比国产的同级别更贵,这些的合资车型不胜枚举,在这里不需要举例,因为在合资品牌中,还没有一款能在销量上拿得出手的新能源车产品,这是现状,也是未来,也是消费者的选择。因为很多合资品牌没有办法放下身段和品牌包袱,在产品和价格层面和自主品牌、国产车进行同一维度的竞争,结果就是国产新能源车越来越多,越卖越贵,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哀鸿遍野。

油价上涨是一个偶发情况,但是并不意味着偶发之后就会迅速消失,如果油价一直居高不下,对于严重依赖燃油车,转型新能源自我阻力很大的合资品牌们来说,可能就要面临衰落了。很多合资品牌试图赚尽燃油车最后一分钱,而且似乎并不愿意放弃在燃油车时代建立的品牌优势,结果很可能就是在新能源大潮中,被一些之前段位不高,甚至难入合资品牌“法眼”的国产品牌和国产车型给甩掉。

关键词: 新能源车 新能源汽车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