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发/布
“当前福建主要致盲眼病患病率依次为白内障、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其中,农村人群的近视力损伤患病率高于城市人群,内陆人群的远视力损伤患病率高于沿海人群,远近合并的视力损伤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内陆高于沿海。”
(资料图片)
《福建省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白皮书》
发布仪式
5月27日
在第九届华厦眼科国际论坛上
华厦眼科医院集团正式发布了
《福建省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白皮书》
公布了福建省当前不同地域环境下
眼病的流行病学趋势
主要致盲性眼病的患病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
首次在福建省
进行全面的眼病调查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六市一区分布于沿海,三市为内陆地区,生活饮食习惯及城乡经济卫生条件差异较大,且福建省人口流动率较低,相对稳定。因此采集福建省的样本进行分析,具有全国代表性。
鉴于当前国内外已有的眼科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缺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群致盲眼病全面的省级调查研究。2019年厦门眼科中心开始通过AI、影像学新技术手段,对福建省主要致盲性眼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描述福建省中老年眼病流行趋势和地域性特征,探索年龄、性别、教育、收入、城乡、地域、屈光等多因素对远、近视力及眼病的影响,建立福建省眼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和居民眼健康管理系统。
大样本的
眼底病流行病学调查
研究以横断面研究的方式,收集了福建省9个市区,54个居民点,50岁以上的10044名居民眼部筛查数据,本次研究有效纳入研究人数8211人,是目前眼底病流行病学大样本的一次调查,有利于在已有队列研究基础上扩大国内眼病调查研究数据库,为进一步掌握国民眼病现状,精准开展眼病防治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福建主要致盲性眼病
白内障仍居首位
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年龄相关性眼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升高,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当前的白内障盲社会负担率为3.87%-7.51%,但手术覆盖率仍不足。当前城市人群手术率高于农村人群,可见持续推广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人人享有健康,仍是工作重点。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一种可逆性的致盲性眼病,也是我国防盲工作的重点。它是一种晶状体的退行性病变,是可以通过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解决的。如今白内障手术已经迈入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时代,不仅能让患者看得见、看得清,还能看得好,术后明显提高视力质量。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白内障手术等方式对视功能进行改善,可很大程度地提高和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过去有些患者认为白内障要等“熟”了才能做手术,这其实是“老观念”。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技术设备的革新,白内障手术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只要白内障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即可考虑手术。所以中老年人出现视物不清时,一定要早检查、早确诊,早治疗,尽早享受高清高质的晚年生活。
眼底病变已成为中老年人群
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
建议50岁以上人群
每年进行常规的眼底筛查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用眼环境开始发生改变。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眼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眼病,如老年性黄斑病变;以及代谢相关性眼病、高度近视引发的眼底病开始凸显。且随着手机的普及,不同手机使用时长及使用习惯,将对眼表不适和远近视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可能进一步引发眼部相关疾病,如青光眼、高度近视等。
从此次研究中来看,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已成为影响福建省中老年群体的重大致盲眼病。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MD)是最常见的能造成永久视力损害的眼疾之一,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患者会出现中心视力下降、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视力丧失。因此普及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常规的眼底筛查十分必要,有利于早期确诊病因,及时进行治疗,从而有效降低失明风险。
另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也值得被重视。当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DR是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与DR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等,因此明确引起DR的危险因素,提高DR防控意识,早干预、早发现、早治疗,对延缓病程进展、减少失明十分关键。
福建眼病研究视力损伤
患病率为3.33%
盲的患病率0.39%
比既往研究的患病率有明显降低
视力损伤及盲是一个涉及公共健康、社会、经济、卫生医疗等方面的重大世界性问题,其中,近视力损伤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影响。本研究中便探讨了沿海和内陆因素以及社会人口特征对近视力的影响。
远视力是视觉评价系统里最基础的指标,主要通过视力表来检测,也就是一般我们理解的“视力1.0(5.0)”的概念。近视力是指30cm近距离中心视力,也称调节视力、阅读视力。能单独引起近视力下降的典型原因是功能性老视。
而老视,也就是俗称的老花眼,是由于年龄增长而发生屈光不正,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老花眼通常在38岁左右出现,发病高峰在42至44岁,几乎所有人在52岁时都会出现老花眼症状,发病率接近100%。
根据本次研究结论发现,福建省中老年人群日常生活远视力特征为均值0.61±0.30,日常生活近视力均值为0.28±0.17。
合并视力损伤的患病率
农村高于城市,内陆高于沿海
研究城乡、地域对中老年远、近视力的影响发现,农村人群的近视力损伤患病率高于城市人群,内陆人群的远视力损伤患病率高于沿海人群,远近合并的视力损伤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内陆高于沿海。
60岁以上
近视力损伤患病率超70%
70岁起每增加5岁
远视力损伤风险成倍增长
年龄分组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近视力损伤人群越来越多。50-60岁人群近视力损伤明显增加,65岁起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70%。远视力损伤人群也随年龄增加越来越多,70岁起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风险成倍增长。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
视力损伤水平逐渐降低
从教育水平分组的结果来看,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近视力损伤、老视、远视力损伤及合并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均逐渐降低。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
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近视力损伤、老视、远视力损伤及合并视力损伤的患病率也均逐渐降低。对于低收入群体,早期预防显得更为重要,利用大规模筛查的普及、惠及人群,能够极大地减轻个人及社会经济负担,同时能够极大地降低大病风险,节约医疗资源开支。
手机使用时间越长
普遍近视力较好
研究中也有些有趣的发现,随着手机使用时间的加长,眼表不适的症状从1-2小时后开始会不断增加,远近视力下降的症状也是从手机使用1-2小时后开始越来越明显。手机使用时间越长的中老年群体,普遍近视力较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