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威士忌或现“井喷”,成为热门赛道的“种子选手”要怎样做?

来源:凤凰网时间:2023-06-24 09:45:49

不久前,《华夏酒报》记者和一家国产威士忌生产企业负责人沟通时,他表示,当前全国威士忌企业已经达到220多家,预计两年后可达500多家。其增长速度之快,让人禁不住想起几年前酱香酒“热”导致很多品牌蜂拥而入。

因此,业内存在着几个较有争议的话题:国产威士忌是否进入了“井喷”的风口期?其能否进入群雄并起的竞争格局时代?进入这个赛道后,企业该如何把握胜出的机会?


(资料图)

蓝海市场的吸引力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威士忌进口数据增速逐步进入快车道。2023年3月,威士忌进口额环比增长13.6%,相比3月4001.3万美元的进口额,2023年4月威士忌进口额增长866.3万美元,环比增速21.7%,增速进一步提升。同比来看,2023年4月威士忌进口额同比增速32.9%,进口量同比增长4.4%。

与此同时,国产威士忌同样进入快速爆发期。根据IWSR报告预测,威士忌在2021年-2026年间,将会在中国市场上保持着6.3%的年复合增长率,未来5-10年,国内威士忌市场有希望冲击500亿的规模。

6月19日,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2-2023中国威士忌产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整体来看,2022年,国产威士忌总产量约为2.2万千升,其中,谷物威士忌占比67%,麦芽威士忌占比30%,调和威士忌占比3%。目前国内从事威士忌生产经营的企业仍以民营企业为主,占比67%。此外,外资企业占比25%,国有企业占比8%。

从产能规模来看,目前国产威士忌的实际产能只有3万千升,仅占当前总设计蒸馏产能的50%。按照目前的产能规划,建设完成后,预计总产能将达到15万千升。因此,当下国产威士忌虽产能不足,但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500亿市场规模相对于6000亿-7000亿的白酒市场而言虽然不足为道,但白酒市场内卷严重,于是,众多企业以及业外资本开始将目光盯上了这尚且属于“蓝海”的威士忌行业。

赛道能否出现拥挤?

在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之下,正在进入或准备进入该赛道的资本及生产企业不断增加,国产威士忌行业会出现几年前酱酒井喷的现状吗?

酒媒尚品创始人、发现中国威士忌发起人、青岛国际威士忌节负责人王江松认为,目前已经出现一窝蜂涌入的情况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国际资本介入,从零开始做威士忌的正规军;二是原来做葡萄酒、啤酒以及烈酒的企业转型进入这个赛道;三是超级个人爱好者、威士忌的痴迷者,也叫独立酿酒师;四是白酒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在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在做实验阶段,目前还没有投入市场;五是原酒进口威士忌企业。

在他看来,当前中国的威士忌现状与2008年左右的中国葡萄酒非常相似。

艾媒咨询总经理张毅表示,随着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酒类市场逐渐从数量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和多元化转变,高端酒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威士忌市场已出现了大量厂家,这类似于前几年酱酒行业的局面。但是,威士忌作为一种高端酒类,其品质和口感方面需要更高的技术和工艺含量,因此,不太可能像酱酒那样一窝蜂地出现。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范文来教授则分析指出,国产威士忌不会出现酱酒市场那样的拥挤情况。因为威士忌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啤酒蒸馏酒,那么,能介入威士忌生产的除了国外投资或从国外引进技术外,啤酒厂更具备条件生产。且威士忌生产还受到橡木桶的限制,国内不允许开发橡木资源,需要进口。

国产威士忌形势利好?

很多人说威士忌是舶来品,而王江松认为,中国威士忌不是舶来品,就像中国葡萄酒也不是舶来品一样。

由于国产威士忌发展较慢,整体来说,目前中国威士忌生产还处在萌芽阶段,因此,不管是先进入这个赛道的企业,还是后进入的企业来说,都存在相同的机会;不管是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方面,还是地方政策的支持方面,都非常有利于国产威士忌的发展。

这是大的环境方面,此外,白酒、啤酒、葡萄酒企业转型做威士忌,可以利用此前的生产条件、市场优势等,在原有的销售渠道上增加一个品类比较容易些。

在张毅看来,白酒和啤酒生产企业涉足威士忌市场各具优势和劣势。优势在于,白酒企业有优秀的生产基础,其中一部分产品是经过考究的勾兑口感,这为进军威士忌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啤酒企业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但也有其独特的品味特点,也可以作为出发点。而不足之处则在于销售模式的转化与维护,广告宣传及品牌推广将面临不小的困难。

“国内生产威士忌的有利条件是有大量资金,但最大的不利条件是缺少技术与酒师,缺少广大的市场面。另外,广州等地的流行并不代表中国的消费者就可以接受橡木的香气与口感。”范文来教授分析指出。

实际上,蓝海中的国产威士忌品牌压力并不小,目前,像百龄坛、麦卡伦、芝华士等国外成熟品牌在中国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其高售价及档次在国内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增加了中国本土品牌的竞争压力和世界威士忌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

而国内品牌则面临着在产品生产工艺和品牌推广上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还存在着品牌升级和品牌削弱的市场差异,与市场领导品牌的形成,还需时间和技术的沉淀。同时,国产威士忌专业从业人员缺口较大也是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报告指出,国内专门从事威士忌生产的技术人员仅约100人左右,专业酿酒师约70人,专业品酒师约50人。

国产威士忌该怎么做?

在国货当自强的今天,在与世界其他产区的威士忌进行区分时,国产威士忌几乎是所有企业和品牌都主打的一张牌。而这一张王牌下的芸芸众生又该如何实现强者生存、弱者被淘汰呢?

“品质和口感是关键,鲜明的个性同样重要。”烟台吉斯波尔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杰认为。

艾媒咨询张毅表示,威士忌是一个高端的酒类,目前消费群体多为大都市的白领人士,相对较为小众。要走向大众化,除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外,更要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潜在受众。尤其是新品牌要跟随市场潮流,对包装和口感提出创新性要求。

报告显示,目前国产威士忌的包装主要以700ML及以上容量的玻璃瓶为主,占总量的85%。

对此,范文来教授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表示,价格因素很重要,要做到价格亲民,一旦知名品牌白酒的价格调低,威士忌同白酒的竞争以及同品类之间的竞争将会达到白热化。同时他强调,国内威士忌生产企业的品质要提升,首先要完善技术。

随着国内威士忌生产企业和品牌的不断增加,能否出现国产品牌群雄并起的局面?

对此,张毅表示,从当前市场上威士忌源源不断地涌入新品牌和企业来看,进入群雄并起的时代恐怕不需要太长时间。但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加上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必然会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但由于国内中高端消费群体的不断增长,在适当的战略和市场布局下,未来将会迎来发展旺盛。

但范文来教授并不认同这种情况,他认为暂时不会出现,但未来出现的机会是存在的。

在酿造原料方面,报告显示,国产威士忌主要以大麦麦芽、小麦、玉米三类为主,2022年度使用谷物原料约为5万吨,每生产1吨威士忌,平均耗粮3.5吨。

针对国产威士忌如何实现更加明显的国产特性,王江松提出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话题,那就是利用好我国丰富的生产资源。威士忌实际上也是粮食酒,西方蒸馏出来是威士忌,俄罗斯是伏特加,中国是白酒,因此,中国的酿造原料除了大麦、小麦、玉米以外,青稞、高粱、豌豆等作物,都将是体现中国威士忌特色的生产资源。

关键词: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